973.jpg (36975 bytes)

农业973网站(G1998010200)

学术交流

重要成果

欢迎光临!
 

辛志勇  19637月毕业于苏北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同年9月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室工作,1971年起先后在农业所、作物所工作直到现在。19797-12月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合作研究。1981年至1984年在英国剑桥植物育种研究所进修小麦细胞遗传。1992年聘为研究员,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作物所所长,兼任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作物学报副主编、遗传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植物学通报、麦类作物学报等编委。19954-20013月任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理事。

1971-1985年从事过春小麦新品种选育。“七五”至“九五”期间主持6项国家研究任务:国家攻关子专题“利用近缘种属创造小麦新种质”、“小麦主要性状遗传研究”、“863”计划“小麦抗黄矮病生物技术育种”、“973”项目子专题“小麦抗病、优质、高产新基因的发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小麦重要基因鉴定及利用途径的基础研究”、与欧共体合作项目“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的遗传工程改良”;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攻关子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等相关项目10多项。

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密切结合,首次在国际上将中间偃麦草等三个不同来源的黄矮病抗性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证实其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确认了组织培养引渗外源有益基因的可行性。育成了世界上首批抗黄矮病的小麦新品种张春19、张春20,于200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至2000年夏收累计种植172万亩。该成果在种质创新和研究方法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簇毛麦、黑麦、二粒小麦、粗山羊草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小麦。对小麦的抗锈病基因、春化反应基因、矮秆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发现多个新的抗锈基因。育成两套小麦单体系统。参与育成京红号春小麦良种,累计推广一千多万亩。获国家、省部、院级科技成果奖8项。获得和申报国家专利5项。指导培养博士生11名、博士后2名、硕士生4名。主笔或参与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第1作者17篇;Sci收录论文11篇,其中第1作者4篇,著作6部。1997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王丹萍科学奖金。

研究成果及发明专利

1). “综合应用生物技术创造抗黄矮病普通小麦新种质”于1992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于199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的创制与综合利用的研究”于199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3).“抗小麦黄矮病毒病小麦种质的选育方法”于2001210日获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6 1 14373.8,第一发明人。

4).“抗小麦黄矮病毒病小麦种质的育种方法”于2001322日获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6 1 14375.4,第一发明人。

相关论文

1).Characterization of a potential source of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resistance for wheat. Genome , Vo1. 30, pp. 250-257, 1988.6Z.Y. Xin, R. Brettell,  Z.M.  Cheng, P.M.  Waterhouse,  R. Appels, P. Banks, G. H. Zhou, X. Chen and P.J. Larkin

2). 应用生物技术向小麦导入黄矮病抗性的研究。中国科学,第1期, pp. 36-421991.1, 辛志勇、徐惠君、陈孝、林志珊、周广和、钱幼亭、成卓敏、P.J. Larkin, P. Banks, R. Appels, B. Clarke and R. I.S. Brettell

3).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鉴定抗黄矮病小麦新种质。中国农业科学, 31(3), pp.

1-4, 1998.6, 张增艳、马有志、辛志勇、陈孝、武东亮、林志珊。

4).抗黄矮病普通小麦-偃麦草异附加系、异代换系的选育和鉴定。中国科学(C辑),第1期,pp62-67, 1999.2,武东亮、辛志勇、陈孝、徐惠君、马有志、张增艳。

5).小麦外源抗黄矮病基因的RFLP标记分析。中国农业科学,32(4), pp45-48, 1999.8

张增艳、辛志勇、马有志、陈孝、林志珊、徐琼芳。

6).用分子标记定位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中国科学(C), Vol 29,第4期,pp413-4171999.8,张增艳、辛志勇、马有志、陈孝、徐琼芳、林志珊。

7).抗黄矮病小麦新品系YW44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遗传学报,27(7) 614-6202000,7,张增艳、辛志勇、陈孝、钱幼亭、林志珊、徐惠君、马有志。

8).携带抗黄矮病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2Ai-2特异的分子标记。植物学报, 43(10),2000.10,张增艳、辛志勇、林志珊、陈孝、王晓萍。

9).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mmon wheat–Thinopyrum intermedium translocation lines with resistance to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Euphytica, Vol.1191-2),pp.163-167 2001.5 Z.Y. Xin, Z.Y. Zhang, X. Chen, Z.S. Lin, Y.Z. Ma, H.J. Xu, P.M. Banks,  P.J.Larkin.

10.硬粒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推导。遗传学报,282),pp152-1572001.2,胡英考、辛志勇、陈孝、张增艳、段霞瑜。

11).小麦合成种M53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SSR标记。作物学报,Vol.27No.4

pp.415-4192001.7,胡英考、辛志勇。

联系地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号码:(0106891 9718                                                                 

传真号码:(0106897 5212                                                                

电子信箱xinzhy@mail.caas.net.cn  or xinzy@ public3. bta. net. Cn